方念姨 发表于 2012-7-20 15:25:29

六龄童90岁仍似老顽猴 边说话边忍不住挠痒(组图)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7-20/U397P4T8D4045855F107DT20120720084558.jpg
六龄童 徐彦 摄  在六龄童家里,有三根金箍棒,第一根是六龄童父亲用的,第二根是六龄童用的,第三根是六小龄童用的,这是南猴王家的传家宝。

  章家是猴王世家,出了四代猴王。真正奠定章氏家族猴戏的,还是六龄童章宗义先生,人称“南猴王”。他曾成功地出演电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被认为是绍剧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

  如今这个大名鼎鼎的“南猴王”,已经是近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知道我们要去拜访,六龄童早早就坐在八仙桌边等候。

  老人皮肤很白,气色挺好。桌上放着几个有点发黄的茶杯,隐约能看出上面印着的“浙江绍剧团”字样,整个家透着平凡和朴素。

  “父亲身子骨还挺好的,每天早上起来要活动下身子,早餐吃两个馒头。他爱吃肉,也爱喝点绍兴老酒,烟倒是很少抽了。” 一直照顾六龄童的儿子章金山说。

  采访时,六龄童时不时耍上几段猴戏,挠痒、望,伤心时脸颊、鼻子一起轻微抽动,高兴时两眼放光,以及“咯嗤嗤”的猴声……有板有眼,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比起说话,老爷子似乎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尽管年纪大了,但关于“猴子”的一切,他都没有忘记。而关于其他的回忆,就不得不借助儿子章金山在一旁的提醒和补充了。

  早就听说,六龄童家里藏着数不尽的金箍棒。藤条的、铝合金的、白色的、金色的、镶龙的……这猴王世家使用过的金箍棒,加起来“几百根都有”。

  在儿子章金山找出的几根金箍棒中,六龄童拿起一根,用脚使劲踩,然后对我们点头笑,我们明白,他这是表示:这根藤条做的金箍棒,韧性很好。

  接近采访尾声,六龄童跟我们一一握手,三十几摄氏度的高温,还硬要送我们到门口。他不用人搀扶,也没用拐杖,步子稳健。

  他说,他还想再登台演出。

  本报记者 南芳 通讯员 俞艳芩 王伊诺

  人物名片

  六龄童 绍剧表演艺术家。原名章宗义,绍兴人,1924年生,六龄童是他的艺名,着名演员六小龄童之父。

  他6岁从艺,12岁登台演出,专工武生,是绍剧表演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尤工猴戏,表演形神兼备,独树一帜,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有中国“南猴王”之称。

  年轻时,说一声“打妖怪去”,他可以翻几个筋斗;

  过了花甲,身体不如先前,他便在表演上下功夫:一跺脚,一蹲,把身子慢慢一转,在转身中渐渐起身,金箍棒轻轻提起来,头盔、羽翎不断地抖动着,感觉像是飘上天去了;

  如今近90高寿,他仍旧好似一只老顽猴,一边说话,一边忍不住地挠手、眺望、挠痒、眨眼……

  他,就是“南猴王”章宗义,又名六龄童。

  他说,他现在还想上台演出,看来,这一番“西游”之路,他还意犹未尽……

  (以下记者简称“记”,六龄童简称“六”)

renhe 发表于 2012-7-20 15:25:45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7-20/U397P4T8D4045862F107DT20120720090956.jpg
1957年,周总理看完演出后,将小六龄童高高地举起来。  【猴子】养只猴子,形影不离

  六龄童被称为“南猴王”,曾经跟哥哥七龄童(因为七岁登台献艺)一起,在上海滩同进共退“打天下”。

  他六岁登台,没得拜师,只好成了一名到处偷戏的“戏贼”。这还不够,他索性养了一只小猴子,整天和它形影不离,共同生活,观察猴子的举手投足。

  记:听说,当时您父亲并不赞成您学戏?

  六:当时演员地位低下,俗称“戏子”,父亲当了上海老闸戏院的老板,家庭经济富裕,不希望两个孩子都学戏。

  小时候,在绍兴我喜欢看社戏(一种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详见D3),脑袋里装满了“戏”,各种各样的人物在脑袋里腾云驾雾、翻筋斗、拿大顶。

  这时候我哥哥七龄童已经走红了,被誉为“神童老生”。我听了吵着闹着要与他一比高低,他们拗不过我,于是全家从绍兴迁往上海,住在老闸戏院的三楼。

  记:到了上海后,您是如何学戏的?

  六:尽管我和哥哥(七龄童)都逐渐走红了,但父亲仍不希望我学戏,也不给安排正式的师父,我只好偷偷地学。

  母亲心疼我练功吃苦,晚上睡觉时把我的练功带藏了起来。哥哥跟我很要好,就把他的练功带拿出来,两人轮流用。

  我没正式拜过谁为师父,不要说有名的角儿,就是一般名气的师父都没有。但平心而论,上海滩上大大小小的角儿,都是我的“师父”,因为我到处看戏,边看边学。

  记:您第一次登台演的是什么戏啊?

  六:《霸王出世》,我演小霸王。

  当时,他们给我开了脸,化好了妆,我壮壮胆子便上了场。到了台上我听到其他演员说“装得蛮横一点,越蛮横越好”,于是就憋着脸,扭着脖子,举手投足来了一通。

  接着,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台了,那就得有个叫得响的号。当时我哥哥七龄童的号已经很响亮了,现在来了一位弟弟,一位印刷工人想都不想,当场就取了“六龄童”的艺名,还印到了海报上。

  记:猴戏是您的家传绝学吧?

  六:从祖父章廷椿开始,我们家演猴戏就有点名气,他被称为“活猴章”。我父亲虽说开剧院,可在农闲、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演戏,演得最多的就是猴,就有了“赛活猴”的名号。

  记:您是什么时候对猴戏感兴趣的?

  六:当时,盖叫天在上海演出连本《西游记》,我便渐渐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开绍剧猴戏,我也要演孙悟空。

  我在上海看尽了各种猴戏,京剧猴戏、绍剧猴戏、各种武戏和猴拳……偷偷地学习各家绝活。

  这还不够,我还自己养了一只小猴子,和它形影不离,共同生活。看它怎么过马路,怎么表演,就这样边学边演,现学现卖。

  【儿子】小六龄童,心头之痛

  祖父章廷椿是“活猴章”,父亲章益生是“赛活猴”,生在这样一个猴王世家中的六龄童,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又被称为“南猴王”。

  而他的11个孩子,小时候都演过小猴子。其中,二儿子小六龄童的早逝,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创伤。

  记:听说你有11个孩子,而且都演过小猴子?

  六:演猴戏时,每当舞台上的小猴子数目不够的时候,我就把家里的孩子拉到台上去。

  记:我看到家里有很多小六龄童的照片,您可以说说他吗?

  六:小六龄童3岁进团,当时我们忙,没时间照顾他。他就跟剧团一个属虎的敲大锣师傅睡在一起,叫他“老虎娘舅”。

  他最早在《铡美案》中演秦香莲的小儿子,观众很喜欢他。所以,他就包办了所有剧目中小孩子的角色,和所有猴戏中小猴子的角色。

  他很聪明,没上过学,却能够无师自通地理解剧情。他很小的时候就会自己化妆。各种猴子的造型勾脸,都是他自己化的。

  我给他取名小六龄童,一点一点地栽培他。

  小六龄童很乖,五六岁就知道给我叠被子、打饭。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一场下来,我浑身是汗,小六龄童马上用毛巾给我擦,那双小手又软又嫩。

  但他很少叫我“爸爸”,而是叫“六团长”,连写信都说“六团长你好”。直到他得白血病去世时,还一直“六团长,六团长”地叫我,我对他的管教太严了。

  记:小六龄童的表演还曾经受到周总理的赞许?

  六:那是1957年,我们在中苏友好大厦小礼堂演出。

  那时我正在后台化妆,有人说,来看演出的是周总理。我的手控制不住地抖起来,用细笔勾眼眶,怎么也勾不准,只好用粗线条。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增添了猴王的几分威美。

  看完戏,周总理说:“我是绍兴人,看绍剧还是第一次。你们演得很好,你的武功不错。”

  周总理还抱起演罗猴的小六龄童,举着他悬空抱着。后来,这张照片很多报纸都登了。

覃至册 发表于 2012-7-20 15:26:02



【一辈子】猴王老去,仍想演戏

  他演了一辈子的猴子,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都看过,并高度赞扬。他教过200多个学生,却仍旧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只因“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学猴”的愿望没有实现。

  如今,他近90高寿,却仍想登台演出。

  记:现在除了六小龄童,还有孩子在学猴戏吗?

  六:我一共有11个孩子,那时候经常会把名字叫错,成为我们家的笑话。于是,我们就笼统地叫“老大、老二……”

  小六去世后,我很担心继续学猴的六小龄童(六龄童第11个孩子),戏曲演员的很多技巧很危险,但我又希望有人来继承,内心很矛盾。

  后来,六小龄童出演《西游记》,我送给他一千张猴的动作照片,希望他能够将猴性与人性融合,塑造一个完美的孙悟空。

  遗憾的是,现在除了六小龄童,子孙中没有学猴戏的了。

  记:据说,很多武戏演员都到您这里来取经?

  六: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绍剧演员,基本上都来学过。我用过的金箍棒有几百根,好多都送给学生了。

  记:演了一辈子猴戏,您现在还有什么愿望吗?

  六: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登台演出。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但我知道我能演。

  我还希望办一个“六龄童艺术馆”,让猴王世家的精神能够流传下去(说罢,他好似一只老顽猴,活灵活现地挠手眺望、挠痒、眨眼,甚至还做了直腿弯下腰,双手撑地,以表明他还能上台)。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7-20/U397P4T8D4045863F107DT20120720091009.jpg  为1980年,在浙江首届戏剧节上,56岁的六龄童表演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六龄童的代表剧目。

  他有天分,又勤奋

  讲述人:赵麟童,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我和六龄童是老朋友了。上世纪50年代初,经常要义演,我们常一块儿演出。前几年,我们还常在各种戏剧节上碰到,这次不是演戏了,是一起做评委,但依旧无话不说。

  六龄童的戏我基本上都看过,演猴戏演得很入神,很活灵活现。他有天分,又很勤奋,到处看猴戏,又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他的戏挺创新的,他经常自己出钱,请京剧演员来翻跟斗,而且一演出就像连续剧一样,头本、二本、三本……这样演下去。

  他是个好演员,但不是好父亲

  讲述人:章金山,六龄童的四儿子

  我们那么多兄弟姐妹,都很独立,因为父亲太忙。当时,我在上海工作,他都不知道我是哪个单位的。他是个好演员,但不是个好父亲。

  29岁以前,我和他见面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超过一年。但29岁之后,我离开他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

  29岁,我放弃了上海的工作,调到绍兴。当时六小龄童去北京了,父亲身边没有人照顾,我就回来了。

  那个时候,他在浙江绍剧团当团长,我就跟着他,他到哪我就跟到哪。他全身心投入绍剧,买菜、做饭,都是我操办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前面,就是老绍剧团的团部。当时,挑这房子就是为了近,走走路半分钟都不到,可以让父亲排好戏,马上就能过来吃饭。

  学点知识

  社戏:旧时的绍兴城,春秋两季会演戏来酬神祈福,俗称社戏。鲁迅先生在《社戏》、《无常》等作品中,就提到过社戏,称它为“很好的戏”。

  北猴王:与六龄童并称的“北猴王”,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

  六小龄童在拍摄电视剧《西游记》时,李万春曾提议:“猴戏就是要让观众记住那双火眼金睛。”这个建议对六小龄童成功塑造孙悟空的形象,起到了很大帮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龄童90岁仍似老顽猴 边说话边忍不住挠痒(组图)

你知道吗?我最讨厌要回复才能看的贴,可是又忍不住好奇去回复!你还讨厌什么呢?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