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班”无人考上重点大学说明不了什么
5月4日晚,湖北孝感一中高三(3)班学生集体在教室挂吊瓶,一张边打氨基酸补充能量边复习的照片,被传上微博后引起网友及媒体的强烈关注,一度被调侃为“史上最牛"吊瓶班"”。 据介绍,该校今年有近1300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达到一本线者222人,达到二本线及以上者659人。遗憾的是,“吊瓶班”全班50多名学生中,无一人达到一本线。(8月29日 荆楚网)“最牛吊瓶班”的报道让网友们都印象深刻,那林立的吊瓶架,一排排的书山,一个个伏案苦读的背影,似乎都在无形中宣告着高考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场多么艰苦的考验,对观者来说,更多的人是从这样悲壮的备考中看到了应试教育的残酷淘汰,于是在今年的五月份,对于“最牛吊瓶班”的批判,甚嚣尘上,弥漫网络,好像“最牛吊瓶班”就是中国中学应试教育的一个最佳注脚,批判它,最过瘾,最解气。而如今,又传来“最牛吊瓶班”没有一人考上一本院校的“喜讯”,似乎更为这种批判提供了坚实的事实依据。
以笔者看,这样的批判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最牛吊瓶班”虽然没有人考上重点大学,但不代表这个班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就白费了,而且如果我们还是以考上还是没考上重点一本院校为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志,那么,这样的观点和我们正在批评的应试教育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呢?不还是以名校、分数线来界定教育是否成功的吗,只不过应试教育用的成绩排名,而我们心中的“应试教育”是大学排名而已。所以,笔者不赞成有些人拿着“吊瓶班”没有人考上一本重点大学为论据,来证明打吊瓶考试的应试教育的失败。
其实根据记者采访该校打过吊瓶以及没打吊瓶的学生来看,他们都认为打吊瓶也只是和高考前要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一样平常,谁都没有对此大惊小怪,倒是我们的媒体,抓住一点点新闻元素的噱头,大加炒作,最后让校领导都苦笑着感慨“躺着也中枪”。
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老把目光关注在这些没有实际讨论意义的花边新闻上,关于应试教育,关于高考,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课程内容改革怎么才能从理论到实际,关注高考的公平问题,关注跨地区高考的难题,很多实际的教育问题等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舆论推动,但我们的媒体似乎对类似“吊瓶班”的花边新闻更感兴趣,很小的一件事情,使劲炒作,长此以往,形成风气,对教育无益,对学生无益。
“一件无所谓的事让孝感一中出了名”,学校领导表示明年不会组织学生打氨基酸了,依照笔者的意思,尽管打,只要学生愿意,为了高考和家长的期待,为了对自己的前程负责,有什么可怕的。(王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