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情 为梦想 首次来到上海滩 学技术 开家店 不想打工一辈子
一只拉杆箱、一个电脑包,这逐渐成为年轻来沪打工者的“标配”。
连日来,强冷空气的造访使得上海犹如掉进了冰窟窿,寒气逼人,中午时分,天空中甚至还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就在这样一个寒冷冬日的中午,24岁的安徽小伙戴斗斗拉着箱子、背着包、提着一个大袋子从上海站东南出口走了出来。
这是戴斗斗第一次到上海,望着车站周边的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有些忐忑。这座城市不仅有他的梦想,还有他的爱情:妻子搬来了上海,而他不想两地分居。对未来,他有自己乐观的打算:趁着年轻闯荡闯荡,打拼几年后希望能开个属于自己的店。
来沪原因:不想与妻子分居两地
“就是觉得上海很繁华,工资比较高,但消费也高”
小戴是乘坐G7053次列车从昆山到上海的,至于为何不选择更便宜的K车,小戴认为差别不大,“反正昆山过来不远,票价也相差不到哪里去,就买了高铁票,速度要快很多呢。”
从车站出来时已将近中午12点,但小戴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只好在广场上等着,为了躲避呼啸的北风,衣着单薄的他坐在了东南出口信息栏的后面。在与记者聊了许久之后,小戴道出了在广场上“傻等”的原因。
原来,小戴和妻子小殷去年都在昆山打工,几天前小殷率先来到上海,并在亲戚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工作,小殷希望小戴能先在昆山找个工作,等她在上海安顿好了,再让小戴来上海。但小戴却执意要先来上海,并且提着行李就来了。小戴的“不听话”惹怒了小殷,于是当小戴到上海之后,她并没有来接他。由于不知道妻子的具体地址,不知道往哪里走,小戴只能在广场上边等边发短信与小殷沟通。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小戴来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来上海。“虽然前两年一直在昆山打工,距离上海很近,但从来没来过。”小戴说,他对上海的了解基本就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就是觉得上海很繁华,工资比较高,但消费也高。”
小戴告诉记者,他今年之所以想在上海打工,主要是因为妻子小殷来了上海,他不想与小殷分居两地,“如果她不来,我可能也不会来。”不过,小戴也坦言,相比其他小城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机会会更多一些,可能更适合年轻人打拼。
工资预期:3000元至4000元
“只要是我能干的,都可以,不过得能学到点东西”
小戴1988年出生在安徽蒙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四处打工。记者细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个小伙:皮夹克、休闲裤、皮鞋,鼻梁上架着一副镜片很厚的眼镜,乍一看俨然就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小伙,在外打工的经历已相当丰富。“我在连云港、温州、昆山等好多地方打过工,干过的活也各种各样,当过搬运工也在工厂里组装过箱柜。”小戴说,最近一两年他和妻子主要是在昆山打工,都是在工厂的计算机组装流水线上做工,他一个月的工资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妻子小殷所在的工厂规模更大一些,所以工资比他还要高一点。不过,与很多务工人员一样,今年回安徽老家过年之前,小戴和小殷已经辞掉了昆山的工作。
对于想在上海找个什么工作,小戴坦言他也不知道,“之前从来没来过上海,也不知道上海招工的行情如何,先找找看,碰碰运气吧。”鉴于在昆山时每月工资已有2000元至3000元,因此对于在上海的工资他的预期是3000元至4000元,“上海的消费肯定比昆山要高,所以工资也得高一点。”
小戴告诉记者,他对工作并不挑,“只要是我能干的,都可以,不过得能学到点东西。”几年前,小戴在温州打工时,所在企业待遇还算不错,但因为觉得学不了东西他最终选择了辞职不干,“我还是希望打工的同时能学到点技术。”“如果短时间内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怎么办?”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小戴想了一下说:“没仔细想过,走一步看一步。”不过,小戴对今年留在上海工作很肯定,他想在上海发展一下。
未来打算:我们和父辈不一样
“我不想打一辈子工,希望几年后能开个属于自己的店”
小戴的父亲也常年在外打工,与小戴他们正月初十前后就急着离开老家到外面找工作不同,老戴至今还在老家“笃悠悠”享受着过年的安逸时光。“他们一般都是在建筑工地上做,建筑工地很多都是正月十五以后才开工,所以他们每年都是在家过了元宵节才出门。”小戴解释说。
同样都是在外打工,但小戴却认为自己和父辈并不一样。小戴说,他父亲这辈人,常年在外面打工,目的只是多赚点钱养家,他们对打工的地方不挑剔,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辛苦一年后就拿着工钱回家过年,过完年再出来找个地方打工,年复一年。“我不想这样,不想打一辈子工,我想趁着年轻打拼一下,希望几年后能开个属于自己的店。”小戴认真地说道。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目标,是因为身边有活生生成功的例子。小戴告诉记者,自己姨家的表哥早年到浙江温州打工,凭着自己的努力,先是开了一家店,后来慢慢发展,现在已经在当地办起了工厂,“我表哥今年才30多一点,身家已经不得了了,过年前刚买了一辆‘宝马’。”说这些的时候,小戴一脸的羡慕。“表哥的成就我可能赶不上,虽然不能像他那样办厂,但我希望打拼几年后也能开个店。”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梦想,小戴才希望找一个能学知识、学技术的工作。至于将来打算开个什么店、把店开在哪里,小戴目前还没有规划好,“还是要看将来的资金情况,如果资金多就在外面开,如果资金少就回老家开。”
》他们与父辈不一样
电脑、拉杆箱出行打扮时尚
大麻袋里装着棉被衣服、桶里装着锅碗瓢盆……每年春运,铁路上海站的广场上都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外来务工者。不过,这样的场景却很少在80后、90后务工者身上看到。
记者接连几日在上海站采访发现,现在很多年轻务工者的出行“装备”都非常简单——一个拉杆箱、一个背包即是全部行李。在上海站南广场,带着两个孩子从江苏来上海打工的卢师傅到东南出口信息栏处查看公交车信息,记者看到,除了卢师傅提了两个不大的行李包之外,他身后的两个孩子只是各斜背了一个小挎包,其中一个身着羽绒服、休闲鞋、牛仔裤,看起来很时髦。而抵达上海站的务工者中,不少年轻的女孩子也都打扮得靓丽时尚。
新一代务工者的这一变化也在铁路部门那里得到了证实。上海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春运中,老一辈务工人员的大麻袋到了年轻一代这里大多都变成了拉杆箱,“有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甚至还带着笔记本电脑,我们不少列车员都遇到过年轻务工人员询问火车上有没有电源的情况。”
团体订票中5成要订D车或G车
往年春运中,很多务工人员买火车票时都是什么票便宜买什么,他们的第一选择一般都是“硬座”,如果硬座票没有,他们往往宁愿选择买“无座”票站回去。
在今年春运采访中,记者遇到过很多年轻务工人员买票时都是“首选”硬卧车票,而“无座”票他们基本不会考虑,理由是“太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今年春运铁路部门继续为他们优先办理团体票,而且团体票门槛也一降再降,只要满10人、提供企业介绍信即可。不过,与往年一样,务工人员团体票只能订硬座不能订卧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务工人员订票时就转而要求预订速度更快的D车或G车票。
铁路上海站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前上海站共办理务工人员团体订票30万张,其中有5成明确要求预订D车或G车票。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技术型人才回归多对工资要求比较高
春节过后,数以万计的务工人员又陆续返回上海。铁路部门表示,往年春节过后就大量涌回上海的制衣、制鞋等行业的务工人员今年基本没有看到,技术型的务工人员回来的比较多。
铁路部门介绍说,为了吸引外出打工的务工者留下,今年春节后,河南、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都在当地火车站组织了大型的招聘会,有些岗位的待遇也相当不错。“依然选择到上海来的人中,要么是有一技之长的,要么是想到大上海闯荡的,而这些人对工作、工资的要求相对也较高。” 还有电脑生活不错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