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8日上午,神九航天员告别天宫一号, 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舱内敬礼 截屏图
白延强还表示,飞船着陆后,三名航天员出舱顺序遵循就近便利原则,根据飞船着陆姿态而定,不会刻意安排女航天员第一个出舱。
28日上午,神九航天员告别天宫一号, 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舱内敬礼 截屏图
神九着陆后衔接工作 IC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8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
28日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这也是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第一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
三名航天员是在大约3个小时前陆续离开天宫一号的。6时37分,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告别天宫,回到飞船轨道舱,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
此前,他们已经把空间科学实验中采集的样本和数据从天宫一号转移至飞船返回舱,并通过重新设置将天宫一号恢复到与神舟九号对接前的状态。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表示,组合体飞行期间,所有航天空间医学实验已按计划顺利展开,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成果。经过后续深入分析处理后,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航天医学发展和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的保障技术研究。
在完成余下的在轨空间技术试验之后,航天员将在29日上午踏上回家之路。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准备。与飞船成功分离的天宫一号正在从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等待与下一艘飞船交会对接。
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其间计划进行6次交会对接。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272天,与神八、神九飞船共计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天宫一号的实际寿命很可能不止两年。”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告诉记者。
回家第一餐
粥、花卷
清炒蔬菜
清炖羊肉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介绍说,神九航天员返回地面后,主着陆场为他们安排的第一餐,包括粥、花卷、咸菜、清炒蔬菜、水果、清炖羊肉以及一些电解质饮料,既科学搭配又平常而有特色。
白延强说,告别太空回到地球后,三名航天员也将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在征求他们的个人意见后,菜谱的安排既考虑到了荤素搭配和营养成分,也符合航天员个人的口味和北方人的饮食习惯。电解质饮料可以帮助航天员尽快地恢复体能,补充身体在13天太空之旅中丢失的水分。
返回准备
四种手段快速确定返回舱落地位置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使得杜尔伯特草原笼罩在阴湿潮冷的氛围中,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却很热闹。
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穿梭奔驰鸣响警报的军车,一些较大的宾馆几乎都有部队入住,十台车内悬挂外地号牌的车辆占到80%以上。
神九飞船将返回地面,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已完成迎接飞船“回家”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各分系统状态良好,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记者了解到,神九飞船回收将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搜救模式进行。自5月中旬以来,主着陆场区先后进行了7次空地搜索回收模拟演练,优化完善了搜救回收方案,熟练掌握了航天员救援和返回舱处置的各种技能。
目前,主着陆场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测控雷达严阵以待,搜救人员在岗待命,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随时可以出动,以确保完成飞船回收任务。
落地位置可快速确定
神九飞船返回舱着陆后是否能够快速确定位置?针对这一问题,着陆场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宋兴学表示,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中,科技人员共设计了4种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完全可以保证在返回舱落地后迅速获取其位置信息。
这4种手段分别是:搜救卫星系统接收到的神九返回舱信标发出的信号;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读取仪表板上的位置数据,通过卫星电话告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测控网信息给出的返回舱落点预报;主着陆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上的定向仪接收到的返回舱信标信号。
宋兴学说,如果发生飞船返回舱在海上应急降落的情况,上述的天基通信手段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同时,担负搜救任务的搜救打捞船作为海基通信手段,可以在距离返回舱较近时,通过搜索返回舱信标仪发出的信号来快速确定其位置。
落地图像可快速传北京
着陆场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孙威28日透露,通过安装固定摄像机等办法,神九飞船返回舱落地后开舱救援时的图像和声音可快速传到北京飞控中心。
主着陆场天气挺好的
记者28日从神舟九号任务气象保障专家组了解到,在神舟九号飞船预计着陆阶段,主着陆场气象条件良好,符合飞船返回着陆时的气象要求。
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总工程师王业桂介绍,预计29日上午,主着陆场气温在17至21摄氏度,天空少云,能见度好,风力不大。
返回地面
航天员身体都挺棒,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飞船上的三名航天员已经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生活工作了十几天,目前他们的身体状态怎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介绍,每天早上6点到8点,医监医保人员会对航天员的身体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询问。三名航天员的心率与血压的数据与地面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身心状态良好。
对于第一次遨游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来说,太空之旅的多数时间里,她显得精力充沛。
李勇枝说,刘洋进入太空后,睡的第一觉是被人叫醒的,她适应空间环境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两位男航天员景海鹏和刘旺也很快克服了航天适应综合征。
而李勇枝透露:奥秘之一是航天员在服用一种中药:太空养心丸。这种从神舟七号开始使用的神奇药丸,已经被证明能发挥特殊作用。
李勇枝表示,“它是被装进餐包里头,基本一日三餐之后都要服用,是属于预防性用药内容。主要是强身固本,提高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28日介绍,考虑到适应地面重力的需要,神舟九号航天员将不再采取自主的方式出舱,而是参照国际上人类参与航天活动的通行办法,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白延强还表示,飞船着陆后,三名航天员出舱顺序遵循就近便利原则,根据飞船着陆姿态而定,不会刻意安排女航天员第一个出舱。
揭秘
神九返回舱:
精装修、不“怕”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向记者揭秘了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几个有意思的小细节。
返回舱“精装修”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曾特别请来航天员参观内饰装修好的飞船。航天员们称赞道,神舟九号飞船的装修比以往任何一艘飞船都漂亮。如果把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的装修比作“毛坯房”,那么“神六”“神七”就是中等装修,而“神九”就是不折不扣的精装修。
负责装修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载人总装团队。神九的内装修工作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每一道工序都有细致的操作程序,并有指定的操作者、互检者和检验者。
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要对所有工序仔细检查,并留存详细的检查记录。每一块泡沫塑料的厚度和外形轮廓、饰布颜色的深浅、大小和形状、搭扣“钩”的位置、舷窗罩的大小等等,都有严格规范的要求和具体细致的操作程序。
归来不“怕”热
从太空穿越厚厚的大气层,神九的返回舱将面临与空气的剧烈摩擦产生强烈的热量。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专家表示,不用担心,返回舱不“怕”热。
据介绍,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防热部件地面烧蚀试验是在2010年进行的,实验数据被验证为安全、可靠。早在神舟飞船研发之初,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室经过试验设备改造和艰苦攻关,就具备了模拟飞船再入热环境能力,成功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采用科学的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确保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家园。
科学“减肥”
相比神舟七号,神舟九号增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CCD传感器等交会测量设备以及对接机构、燃料等,为此在火箭运载能力固定的前提下,只能通过飞船减重来满足要求。
根据返回舱的设计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的科研人员通过科学设计,开发出了一种低密度烧蚀材料,并将这种烧蚀材料灌注于十余万个蜂窝内来构成“防热衣”,用先进的防隔热材料技术给返回舱穿上一层25毫米厚的“防热衣”,在神七的基础上为神九返回舱成功“减肥”8.7公斤,充分满足了设计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神舟飞船直径2.5米,表面积21.7平方米,目前使用的防热结构总重量约600千克;俄罗斯的联盟号直径是2.3米,表面积是17平方米,它的防热衣的重量却高达700多千克。单从这个指标来看,我国飞船的防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版稿件据新华社
《法制晚报》《内蒙古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