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不断临近,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与各国媒体来到伦敦,《纽约时报》记者就在本周内随机走上街头采访了伦敦人对此次盛会的看法。
网易体育7月20日报道:
当全世界的顶尖运动员齐聚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之时,土身土长的伦敦人却不高兴了,他们将自己最擅长的“运动”:抱怨,往最坏了想以及诅咒当局发挥的淋漓尽致。
纽约时报记者在伦敦街头随机采访当地人“对奥运有什么感想?”听到最多的是苦涩的笑声,也不乏“惨败”“灾难”“专政”这些词语。受访者更是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平日的工作是怎样,而今早已不可能还有这一切带给他们多大的不愉快等等。
“在奥运结束的那一天,(伦敦)肯定会留下伤疤,”史蒂夫·罗杰斯这么形容,这名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在维多利亚站边上狠狠吸了一口烟之后。地铁方面是尤其的艰难,他对此感触颇深,“绝对的混乱”道路交通限制后“完全是噩梦”至于所谓的奥运为英国人提供就业岗位,他则认为,“给了一大堆的立陶宛人、罗马尼亚人和捷克人。”
就算在盛世,小惠金区在英国人眼里也是问题地段,改变这里以及这里居民的命运,是国家级的课题,但就在这里对待奥运的看法却很有意思。“我们期待有些什么超出常规的东西,超越英国人所追求的温和、舒适”自由攥稿人丹·汉考克认为,“奥运会则是一种相对积极的模式。”他还曾在twitter上说,“奥运会就好像有人跑到你家来开一个巨大的派对,还让你付高额的费用,并且把你锁在了地下室。”他在采访中提到最可怕的几点是,“基础交通设施已经关闭,军师防御设施则越布越多。政府通知商家们储备好货物,建议居民更多的呆在家里不要乱走,也不要旅行,就呆在自己的沙发上。还说是为了你自身的安全。我们有军队在街上,我们装备成战争将一触即发,在和平了60年之后,在英国人民适应了这样的舒适之后,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事。”
在媒体上,那些新闻有给大众平添一份悲情,时常摆出一副:我告诉你们过了这宏伟的盛会之后是事故、故障和错误。比如晚间报道会说“由于奥运火炬传递造成火车延误半小时,尽管等了30分钟才能登上火车,但相关乘客不会因此得到赔偿。”
与此同时,《每日邮报》好像又开发了一条新口号:“这是怎样一个前所未见的地域?”他们发表文章指责成千上万的门票卖不出去,因为根本没人想看姑娘们踢足球或者围观那些翻山越岭的自行车最后能不能按时完赛。“安保的不稳定可能导致观众产生混论。”这是他们本周报纸中的一个标题,而旁边赫然写着,“伦敦的公交系统又坏了了。”
许多伦敦人觉得他们正在经历奥运会最糟糕的那部分,费钱、费力,官方只会告诉他们不要干什么不要去哪里,而他们尝不到任何甜头。政府雇佣的安保公司斥资巨大,而且已经被证明根本排不上用场。除了那些官方赞助商,没有人可以真的把奥运会利用起来。
“这就像生活在一个独裁的国家里,”某位商人解释道她曾希望通过一些社交媒体,搭奥运的东风宣传一把,但后来他们收到律师函并警告下次再犯将被罚款,而原因只是他们提到了“奥林匹克”这个词。“在街上的店面里,橱窗上,你看不到关于奥运会的什么口号、标记——大家都怕了。”
另外如果这个伦敦最潮湿的夏天到奥运时依旧在下雨怎么办?尽管官方称坏天气有望在比赛开始前结束,但其实他们没有任何应急计划,奥林匹克体育场,那个将举办开幕式的地方,根本没有顶棚。
伦敦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在本周承认,部分奥运场馆存在水患。他的对策是呼吁观众带好雨衣和雨靴,要是天气持续恶化,那到时候可能甚至允许沙排选手换掉比基尼,穿上长裤甚至上衣。这是官方声明。“虽然听起来很像一个多事的父亲想要阻止自己孩子去野营,”主席告诉记者,“但让我明确的告诉你,我们是一个北欧国家。”
在维多利亚火车站,一名叫琳达·沃恩的68岁妇人,说自己受够了每天被莫名其妙的新闻:欢迎来奥运会,现在请滚开吧。(Welcome to the Olympics, Now Please Go A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