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26 09: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3比赛
盲选后怎样进行?
目前,《中国好声音》的盲选阶段将总共会播出六期,接下来怎样进行比赛也是观众们热切关注的。陆伟介绍说,每期“好声音”节目都会挑选选手10-12名,这样总共六期节目下来,最多会有72名选手上台参选,不过,导师们最多只能为自己的队伍挑选16人,这意味着约有10人会被淘汰。而导师们挑的这16人也并不是个个“安全”,最后他们还会从16人中挑选出12人进行下面的赛程。
在各导师的12名学员定下来后,接下来,导师们将把自己队伍里的12名学员两两配对,按唱歌风格配成6对,这6对里的每两个人将同时演唱一首歌曲进行现场比较,最后声音更好的直接留下,另一个淘汰。在6位学员诞生后,导师们还将从中再挑出4人留下进行比拼,最终选出一个最得意的门生。整个赛程将至9月中旬,以一场每位导师的前四位门生均参加的演唱会而告终。那么,下面的节目将如何进行呢?据了解,12强选出后,每期节目将分为上下半场,专门为两个导师进行筛选学员,目前暂定的是刘欢和庾澄庆同场,杨坤和那英同场。在每位导师选择学员的时候,其余导师仍旧坐镇为这位导师当“参谋”,但最后的决定由主导师自己做。也就是说,四位导师之间并不存在抗争关系,而是自己的学员进行优胜劣汰,陆伟说:“如果说导师们有抗争的话,可能只是在最终的演唱会上,我们会从节目的安排上看出这样的潜在竞争。”至于四位导师会否在演唱会上开腔唱歌,陆伟称还在定夺中。
4导师
录制前与选手接触?
在中国观众的印象中,导师和选手们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的,例如选秀节目中,很多评委会在开赛前便在节目的安排下对每一位选手进行了解,以利打分选择。但是,《中国好声音》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规定,导师在录制节目前跟学员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接触,他们是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作出的选择,这就是‘盲选’的意义。如果他们有接触,那么损害我们第一时间用镜头捕捉他们转过椅子来后的那种震撼力。”
此外观众们也按选秀节目的思路来关心,这些选手被挑选出来后,会不会被公司签下做艺人进军乐坛,或者真的成为导师们的门生?对此,陆伟解释说,节目组跟导师们的签约协议不是按照出场费的方式来进行的,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合作。例如邀请导师共同开发选手的商业价值,此外节目组已与中国移动合作,将所有选手的演唱歌曲制作成彩铃,这部分下载的利益以及未来商演,甚至广告代言的分成,节目组都将进行利益分成。陆伟透露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结束后,会立即在澳门开一场商业演唱会,今年年底也会在新加坡和美国各办一场演唱会。对于未来的商业模式的运行,陆伟非常有信心,他表示,中国移动对选手们的彩铃下载抱很大期望,他们认为会有人突破千万下载量。
5选手
有故事的才能被选中?
在前两期的节目中,观众们注意到,除了“好声音”外,节目组还对选手本人的故事及经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彰显。那么,是不是“有故事的人”更容易被节目组挑中呢?对此,陆伟做了如下表述,“这个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说,我们的唯一挑选标准是‘声音’,声音不好再有故事是没有用的。但是在‘好声音’的前提下,我们也非常重视故事。我们在与荷兰版权方接触时,就已经达成共识,所有的成功节目,都是由情感支撑的”。据陆伟称,荷兰版权方对选手的挑选,是按五分来认可的,“三分是好声音,两分是故事”。原版的模式里,故事更占了40%的分重。“我们和版权方都认为,所有歌手在台上唱歌,观众首先记住的不是他的歌曲,而是他的人,要记住一个人就得先记住他的故事。”说到这里,陆伟更说了一句精彩的话,“《中国好声音》不是独立的音符,是音符后面一个个人”。
由于这种选择选手的标准,节目组派出多组团队在全国进行首轮筛选“好声音”,这些编导在挑选之前还专门接受了版权方对寻找哪些有特征的声音的培训。据了解,编导们从全国筛选出了上千个“好声音”,然后录制成视频传到上海,交由音乐总监、总导演及三位副导演来共同评判、选择,最后请到上海来的只有200多人,而最终在画面上出现的也就只有70余人。这足够称得上是百里挑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