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四处搜寻,于是应运而生了众坊街(Square Street)这样的聚居区。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在本地文化中意喻背运。在广东话中,街名能引发死亡意象,而在港岛历史最久的佛寺文武庙(Man Mo Temple),本地人焚香祭奠亡灵时,香烛袅袅,香味弥漫着整条街。根据中国古代的传统,这条街道风水不好,1894年爆发的瘟疫更是引发了全城大恐慌。
香港艺术界的发展变化最为明显。各大拍卖行拍品的价格一飞冲天,吸引各国际画廊争相抢滩香港。今年三月,伦敦白立方(White Cube) 步高古轩(Gagosian)与本?布朗(Ben Brown)之后尘登陆香港,首场展览就展出了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 George)的作品。创办于四年前的香港艺术展(The Hong Kong art fair)如今已位居全球规模最大艺术展之列,参观人数翻了三倍多。
但是,上环仍是小精品店的汇聚之地。其它画廊仍前仆后继登陆香港,如金橘画廊(Kumquat)于年初举行了一场日本最知名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作品展。谭雅?贝内特(Tanya Bennett)五年前来到香港,如今签约上环的猫街画廊(Cat Street Gallery)。她住在坚尼地城(Kennedy Town),这儿是新移民群最新的低租金聚居区,坐巴士或有轨电车到中环(the centre)只需15分钟。“我真的感觉自己赶上了天时地利,”她说。“此时就是梦想成真的关键转折点。”
但香港仍然缺乏功能齐全的文化基础设施。西九龙文娱艺术区(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计划在九龙西海边兴建的艺术中心)的指示牌指向的仍是一片空旷的绿地,但坊间仍是非常乐观。这些地并未白白浪费掉。去年的Clockenflap音乐暨艺术节观众人数达18000,这是香港首届也是唯一的大规模音乐盛会。组织者杰伊?福斯特(Jay Forster)预计今年将有25000名观众入场。2008年,艺术节刚创办伊始,观众人数只有屈屈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