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时下的青年男女,已经把“七夕节”改换成了“中国情人节”来度过,约会、送花、吃饭,就这样简单地打发了,对于“七夕节”背后的文化意义已漠不关心了,我认为这是“文化快餐时代”对传统精神的漠视。一个节日能流传千年,必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人们的心理情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对于七夕,你到底了解多少?
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人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汉族传统节日七夕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很多传统节日已经失掉了“传统”的意味,节日的形式简化了,意义淡化了,变成了一场纯粹的娱乐。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望月祈愿,祈求万事遂心。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乞巧节。又因七夕节有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时下的青年男女,已经把“七夕节”改换成了“中国情人节”来度过,约会、送花、吃饭,就这样简单地打发了,对于“七夕节”背后的文化意义已漠不关心了,我认为这是“文化快餐时代”对传统精神的漠视。一个节日能流传千年,必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人们的心理情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对于七夕,你到底了解多少?
拜月
七夕兰夜,拜月前先沐浴。沐浴毕,换上轻盈的夏季盛装,轻盈的纱质裙衫比较符合祭月的气氛。姐妹几人聚集户外,设小几案、上置简单时令水果、七夕巧果等,焚香袅袅,轻衫飘飞,静默地对月倾诉心愿。
乞巧
穿针应巧最传统的乞巧活动是穿巧针。古时的巧针一般是多孔针,现在可将七枚针合并在一起,一次穿过就算胜利。
喜蛛验巧
各人将自己准备的小蜘蛛一只(鉴于晚上抓不太容易,建议事先准备)放在盒子里,一边盖上盖,一边念:“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等第二天观看织网情形。如果又圆又密就是巧兆啦。
染指甲
对于女孩子,可以动手用天然的方式染指甲。凤仙花染出的丹蔻不仅环保,也要比有机化合物的指甲油有趣味多了。方法很简单:准备一些明矾,细细研磨成粉末,与捣碎成泥的凤仙花瓣和在一起,敷在指甲上,用布条固定裹好,2天左右就可以了,其间可换敷几次,也让指头透透气。
做泥塑
作为对先人风俗的承袭,做磨喝乐泥偶自然是经典的七夕节物手工。节日的休闲不必总是寄托于商业购买,自己动手学泥塑工艺,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娱乐活动。磨喝乐是佛教护法神的一种,查其貌塑其形,顺带还学习了佛教知识,何乐而不为?自然,泥塑人偶皆为七夕玩具,造型空间本就没有边缘,自己做,和爱人一起做,手把手带小孩子做,泥巴弄到了脸上,快乐留在了心里。商业者也可以开发,让更多更丰富的七夕节日人偶玩具回到我们的街市,回到我们的心中。
上面提到有关乞巧节的活动,相信熟知的人寥寥,虽不要求大家一一去尝试,但要熟知这些活动所传递的文化意义。
自古以来,七夕就是文人墨客诗词歌赋中经常表现的话题,牵牛织女牵动着中华文化的爱情神经,千年歌咏,千年不懈。早在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就写过一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将牛郎织女的分离写的凄婉柔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更是道出了多少有缘无分、有分无缘男女情愫。“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曾写过《七夕赋》:想佳人兮如在,怨灵欢兮不扬;促遥悲於四运,咏遗歌於七襄。於是虬檐晚静,鱼扃夜饬。忘帝子之光华,下君王之颜色。也是将七夕此夜的情景描述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的七夕诗词,最着名的两首还要数北宋秦观与南宋范成大各写的《鹊桥仙》:
北宋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南宋范成大《鹊桥仙》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这两首词都围绕着七夕,写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感,但是看法却不同。秦少游写此情真挚可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皆因它道出了人间真情的亘古长存,不因时光流逝,两地相隔而褪减,而范致能的词却充满着哀怨,认为相逢不如不见,因为“新欢不抵旧愁多”,如果非得比较,淮海居士要胜石湖居士一筹,因为爱情这一人类永存不灭的话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是人类情感的瑰宝,值得每个人追求祝愿。我想这就是“七夕节”背后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精神,也愿良辰此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寻觅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