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折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王大治
查看: 201|回复: 1

外片翻译故作幽默 却没人想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 1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可以夫妻档!就像小沈阳那样!”“你以为我是赵本山吗?你拿这儿当星光大道?”“这是麻辣凤姐吧” 这段对白不是摘自春晚小品,而是源自刚在国内公映的好莱坞动画片《马达加斯加3》。曾经挺受欢迎   本土化字幕,其实早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2006年《加菲猫2》上映时,“粉丝”、“顶”、“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让观众喜出望外。2009年,好莱坞3D动画片《怪物大战外星人》引进中国,片中的怪兽、外星人甚至美国总统都大喷当时的中国网络流行语”,观众乐不可支;《怪物史瑞克4》用了“按揭买房”,《功夫熊猫2》则连串使用“神马都是浮云”、“你好萌”、“不走寻常路”、“一切皆有可能”…
如今很遭人烦    还有《黑衣人3》,威尔史密斯扮演的特工念叨:“不要吃路边摊,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和瘦肉精。”“坑爹”、“穿越”、“伤不起”、“Hold不住”,你能想到的网络流行词基本都被一股脑儿用到了这些外片的字幕里。但这些翻译再也没能成功地“讨好”中国观众。很多观众在看过之后甚至产生“我看的究竟是不是好莱坞影片”的错觉。
   从最初的惊奇到后来的无视,广大观众对译制片翻译的容忍度也随着翻译“中国风程度”加大而变得越来越低。《黑衣人3》中的“地沟油”“瘦肉精”等、《马达加斯加3》中的“赵本山”、“小沈阳”,令观众对此类翻译的不满到达了顶峰。上译厂泰斗级的配音演员曹雷老师以一个比喻质疑了这种翻译方法的合理性:“试问如果西方人看《西游记》,能让唐僧说《圣经》中的词来亲近西方观众吗?”
抖机灵翻译风格原是始于“民间”   这类大量“堆砌流行语”的翻译方法最初始于民间。起初中国发达的“盗版碟产业”催生了第一批“非正式”的字幕译制员,他们中的许多人虽未接受过正统的翻译培训,却因有别于官方的字幕风格和更专业的电影知识(尤其对评论音轨及花絮访谈的翻译)而受到广大影迷的追捧,他们在翻译中时常流露的“小聪明”还算被众人接受。
   某厂牌在对美国性喜剧《太坏了》的翻译中,将涉及日本人名的“F**K”译成内涵的“日川冈坂”就曾被人津津乐道。几乎从那时起,这种很有看头的自我发挥翻译方法开始映入内地影迷眼帘。而后在所谓“九区DVD”的衰落之时,网络字幕翻译又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出现。
“我编不下去了…”——年初在网上疯传的“史上最强字幕”。

   虽然其中几个有口皆碑的网络字幕组对前来应征的翻译都有严格的能力测试程序,但更多纯凭兴趣的字幕还是通过“射手网”等更松散的上传下载平台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字幕的水准自然也参差不齐。年初一条“我不懂法语,实在编不下去了”的字幕疯传网络,也能反映出网络译者群体的鱼龙混杂。一些任凭译者自由发挥的字幕就这样频繁出现在电影视频中,再被网友将它们“截图”集到一起发帖打趣,就形成了“这种翻译人人爱”的错觉。
不是有"小沈阳",就叫本土化  本土化字幕成了风潮。正因本土化字幕最初出现的时候,媒体做了不少新闻,这或许就导致了一种误解———只要本土化,就能得到宣传。但这种对影片的包装手法在经过几年发酵后,无论对观众还是对媒体都已经不新鲜了,甚至出现了让观众反感的毛病。
毛病一:滥用、堆砌流行词惹人厌 “豆瓣上的表姐”看不下去了,为《黑衣人3》中文字幕捉虫——这还只是一部分。

   其实对于观众来说,在一部进口大片中出现一些本土化的字句,虽然不新鲜但也不至于会很讨厌。但如果这类字幕太泛滥,就成了问题。
   《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之所以引起大量观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手法被“滥用”,大有堆砌之感,频繁出现网络词汇让观众很是出戏——那毕竟是一群出现在欧洲的美国产卡通动物们啊。凡事应有度、有界限,再好的东西过多都会带来负担。“能接受‘坑爹’,但不能接受‘小沈阳’和‘周杰伦’,因为后者的中国标签太明显了,就像你在吃西餐的时候突然上了一道中国包子。”观众表态如是说。即便是咱们自己的电影,你见过哪一部片子里同时塞进这么多明星名字和网络词汇?
毛病二:译者沉迷自我发挥 准确性抛一边 《黑衣人3》里特工张口就吟诗,有点不伦不类。不考虑贴近性、自high的翻译让人很头疼。

  如果滥用是尺度把握问题,那翻译错误就是根本性的专业问题了。这些电影里某些词句的翻译和原意根本南辕北辙。有些人以“这是归化译法”为译者辩解,认为对《黑衣人3》这种爆米花电影来说,字幕的“娱乐性”优先于“准确性”。这种观点不免偏颇。“异化翻译”偏向原作,“归化翻译”靠近读者,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以翻译者本身为中心的。而而《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译本主观性早已超出了“贴近读者”的范畴,成了译者自己的炫技、自high平台。这种翻译对原作来说是喧宾夺主,对观众来说则是被动接受二手创作。
  此外,翻译的“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优先于“娱乐性”,这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与影片是否为“爆米花电影”无关。而且《黑衣人3》这类“堆砌流行语”的翻译方法真增强了“娱乐性”?不尽然。片中有些段落的字幕连最起码的音字同步都没有做到,很多观众看后大倒苦水,这难道不是对“娱乐性”最大的削弱么?退一步讲,观众如果真的对抨击调侃中国社会现实那么喜闻乐见,真的爱看星光大道小沈阳赵本山;他们大可以单独去听相声看二人转。
   收敛一些表现欲,也是一种美德。
本广告位招租,全站贴子下方显示。文字500元/月,可用图片800/每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 1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存环境压缩 催生草台班子曾经的外片翻译“信达雅” 《魂断蓝桥》完美译制感动了许多中国影迷。

   许多配音迷都在怀念曾带给他们无数回忆的“国配时代”。且不用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译制片经典”,即便在分账片时代的起步阶段,我们仍可以欣赏到质量上乘的配音和其后无懈可击的译本。译制厂的优良传统和配音演员的专业素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保障影片翻译质量的最后一关。曹雷老师曾单独因为“John”这一个人名的译法和读法去查阅中国最早一版《圣经》文献;以前也出现过配音演员在拿到不负责任的糟糕译本时以“罢工”相逼勒令译者返工的故事。
草台班子擅长“误速傻”   据知情人透露,现在一部进口片的翻译有时被要求三天就要完成,而支付给翻译的酬劳也仅仅停留在四位数。于是在进口片配额数量大幅增加的当今电影市场,一些只是因为价钱低、出活快的人便很容易被挑选为影片的翻译,译制厂在招聘过程中的筛查和对译制质量的把关甚至都不如几大网络字幕组严格。很多翻译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有些也没有通过翻译资格考试。甚至有点外语基础的影评人、媒体人如今都能对影片的译制指指点点甚至亲自上阵。
   前文提到的《战马》字幕作者便是一名以日语见长的影评人,曾常年在日本留学的他如何能鬼使神差的翻译起英语电影令人匪夷所思。而在这样的译制环境下,所谓的“信雅达”又从何谈起?


[随刊赠送]《马达3》神翻译   ★河马想和斑马表演双人舞:“我们可以一起表演跳舞”。
   国内翻译:我们做个夫妻档,像小沈阳一样,上星光大道。
   评:双马难道不是都是男的吗?
   ★狮子阿历克斯在泥巴做的“纽约城”模型里奔走,然后说:“没有交通问题。”
   国内翻译:不限号、不堵车。
   评:反正在北京,交通问题不止这两样。
   ★众人认为马戏团已经过时了,海狮说:“人们不再对马戏感兴趣了。”
   国内翻译:人们都去看车模了。
   评:“不再对马戏感兴趣”这八个字的心酸和感慨岂是“看车模”可以代替的!
   ★狮子阿历克斯和女友调情,说:“你不要把我当成马戏团高层。”
   国内翻译:你不要把我当成大明星周杰伦。
   评:亲,这俩真不是一个意思。
   ★阿历克斯等人看到乔装打扮的猩猩,说:“这个女人可真丑。”
   国内翻译:这是麻辣凤姐吧。
   评:这就是传说中的“躺中”。
本广告位招租,全站贴子下方显示。文字500元/月,可用图片800/每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你知道吗?我最讨厌要回复才能看的贴,可是又忍不住好奇去回复!你还讨厌什么呢?

1 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