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青岛阵雨不断,湿闷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些凉意。在市北区辽宁路,李传声蹲坐在横梁上,靠仅有的一条右腿奋力蹬着地,载着“破烂”的三轮车缓缓“滑”行在雨中。
李传声今年63岁,祖籍聊城,1958年随父母“闯东北”,在黑龙江鹤岗市矿务局干维修工,多次获先进工作者,1994年因伤致残离开单位后与妻子返回山东老家,后来又辗转在青岛定居。夫妻俩现在大港纬二路开了个小货摊贴补生活。
“我来青岛四年了,为儿子买婚房欠了近40万元的‘饥荒’,捡废品多少能补贴一下家用。”李传声说,他们夫妻俩和在青岛铁路系统打工的儿子生活在一起。前年,靠银行贷款和从亲戚朋友那儿借的钱买了一套二手房。“现在孩子每个月的工资刚够还房贷,亲戚朋友的钱也得还啊!儿媳妇再有十几天就要生孩子了,正是用钱的时候。”妻子冷桂春虽然心疼丈夫辛苦,但面对生活的困境她也很无奈……
“靠劳动挣钱我觉得不丢人!”李传声坦然说。每天上午八点,他就“蹬”着破旧的三轮车准时出门,下午四点左右,他会把上午跑过的路线再跑一遍。由于行动不便,他只能在离家五里范围内的街道、小区里捡拾废品。“老李,等等,我这里有几个塑料瓶。”李传声应声停下三轮,等在一家商铺门口。老李在这一带捡废品已经两年多时间,有不少好心人被他感动而主动帮助他,这让他时常心怀感激。一天忙碌下来,他捡的废品能换回10元钱左右,在妻子密密麻麻的账本上,标记着自今年春节过后,李传声捡废品的全部收入是1800元。
|
|